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实践 > 实践基地
计算学院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介绍
信息来源: 党政办
发布时间: 2012-05-08 08:38
浏览次数:
字号:[ ]

计算学院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介绍   

    计算学院校内实践基地目前建有5个: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沙盘演练与信息系统实训基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数学建模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数码动漫培训基地
 
    这些基地较好地体现了我分院各专业的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基地
    本基地是计算学院组织管理的,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等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院级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依托分院3个专业(计算机、信管、信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具有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以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培养科研开发能力,同时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基地下辖三个中心: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中心、嵌入式应用实训中心、软件设计与开发中心。基地结合了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信息管理和计算等多学科,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多项职能于一体,并能吸纳分院约1/3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综合性十分显著。
    基地由三个中心有机结合组成。“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中心”的工作旨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指导、训练,以程序设计学科竞赛为训练内容与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技巧与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嵌入式应用实训中心”培养懂硬件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具有硬件接口设计能力、精通嵌入式系统编程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人才;而“软件设计与开发中心”以研究所为平台,对外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开发,对内开展与学科建设、本科生科研实践、青年教师培养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
    目前每年从实训基地受益的学生人数达300多人,常驻指导团队约20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实验设备总投入也已达50万元。
    现已成立由钟晴江、吴剑钟、张泳、陈观林组成的基地管理小组,负责管理基地的日常运作。基地主要指导老师包括颜晖、周苏、吴明晖、蔡建平、胡隽、彭彬、苏健、罗国明、周应科、王云武、陈丹、霍梅梅、魏金岭、翁文勇、柯海峰、柳俊、王硕平等,分别承担实训课程、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等多项指导任务,基地还聘有专职的企编技术人员、研究生负责学生科研的辅助指导工作,并实行高年级帮带低年级的学习机制,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指导团队。
 
    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外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瞄准“外包软件”这个新兴的软件人才市场,与杭州东忠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浙大网新国际事业部等联合开展对日外包软件人才定制项目。实训对象为计算学院毕业班学生,实训独具匠心,所有课程和项目以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重规范、重实战、重日语为本基地的办学特色,实战环境和将来公司开发环境一致,使得学生实训后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找到最佳契合点,满足企业对人才 “来了就能用”的要求。
    实训主要内容有日语、日语口语,ORACLE数据库,JAVA编程以及实战项目开发,职业素质教育等。教学环境包括实训机房、语音教室和实战开发室各一个,目前场地和设备投入达40多万元。
    基地自2005年经学院批准成立运行良好,组成了由钟晴江任主任,彭彬、周应科为主要成员的管理团队。迄今为止,基地与浙大网新合作了3期,与东忠集团合作了5期,总计有约250名学生参加了实训。这些学生受到了外包软件企业的青睐, 就业率高达96%,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解决学生就业做出了贡献。
    2006年,基地的“对日外包软件开发系列课程”项目还被列入杭州高新区与浙江大学全面合作项目计划,获高新区2006年度预算支持。如今,浙大城市学院外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在业界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数学建模实践基地
    基地依托计算分院师资力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数学建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心、教师科研项目以及认证培训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精心打造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基地利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课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的知识。学会用数学、玩数学,而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学数学。目前,基地吸引了大批学生在基地训练和学习,部分同学经过基地实践训练后参加各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高等级奖项,在杭州市市属高校大学生创新成果评比中也获得了高等级奖项。多名学生和教师还获得SPSS国际统计软件初、高级认证。
    基地拥有一流的指导团队,由康旭升、杨启帆、张慧增、王贵等老师组成,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近年来指导学生在各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得奖项。
    本基地已有较好硬件基础,目前可供基地使用的已有的计算机等各类实验设备约60万元。理四201数学建模实验室有80台电脑,可供大规模集中实训,理四314和理四331设有专用场地,为教师和学生建模实践及科研开发提供了一流的环境。
 
    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沙盘演练与信息系统实训基地
    本基地涵盖两大块内容:沙盘演练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及设计。其中沙盘演练主要用于学生模拟企业经营,熟悉企业流程,从而掌握企业管理的一般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及设计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的能力,从而掌握信息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技术。
    本基地的建设目标为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又能掌握企、事业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管理信息技术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基地由ERP综合实验室、沙盘演练室、研发中心和办公室组成,位于理四4楼。指导团队由王硕苹、柳俊、魏金岭、张高燕等老师组成。
 
    五、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数码动漫培训基地
    基地为计算学院与浙大城市学院教育发展公司共建,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动画策划和制作水平的动画专业人才。通过三维动画制作培训,以MAYA为基础软件,重点面向多个专业的本院学生,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另辟新径。
    主干实训内容包括动画前置基础养成、模型制作、材质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时间为24周,每周5天,共计960学时。教学设施包括培训机房、多媒体设备和系统软件等,投入近30万元。师资队伍由我院胡兴桥老师以及教育发展公司聘请的资深动漫设计师组成。
 
计算学院产学研办
2007年5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应用连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