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情总览 > 专业介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信息来源: 党政办
发布时间: 2013-06-24 15:04
浏览次数:
字号:[ ]

专业定位

根据我校依托浙大、立足杭州、服务浙江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紧跟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源于多重驱动力,充分发挥名城名校合作优势,建立敏捷、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产学合作、政校合作等为抓手,促进多元融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建设与改进,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国家一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特色优势

(1)建立敏捷开放的课程体系,“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呈优势。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多个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指导意见。

(2)协同华为、谷歌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成典范。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协同育人项目45项,牵头谷歌Android+专业技术群和东部区域联盟,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

(3)建成线上“金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互联网+”教育出成效。上线慕课课程群,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翻转课堂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4)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营模式显特色。开放引入企业资源,协同建设学生创新基地。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学生自组织和线上线下持续增长运营模式,成为知名示范和推广基地。


专业建设

(1)加强校校、政校、校企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和培养教师。

本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引进新教师7名,均为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包括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聘请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国家级人才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悉尼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多个国际知名高校的外籍院士、IEEEFellow担任客座/讲席/名誉教授,支持专业建设。并聘有一支企业工程师兼职实践教师队伍与校内师资共建实践教学。

(2)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特色,以教师科研助推学生创新活动。

在省重点学科、省工程实验室支撑下,服务地方数字经济战略,应用型成果突出,近3年科研经费超3200万。将移动应用、大数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2个专业方向的建设特色,教师科研、学科竞赛等双创活动吸引了50%以上的学生参与。

(3)建立专业、课程群、课程三级基层教学组织,教改成果突出。

成立7个课程群、12个课程组等17个基层教学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70%以上的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获得或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4)积极推进工程质量专业认证,以认证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经过前期的努力,2021年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被正式受理,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引导,将大大提升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持续改进的能力。

(5)以新增硕士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本硕科研实践梯队能力提升

近年来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培养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逾百名,2021年获批新增电子信息硕士点,通过对高水平硕士点建设,将进一步带动本科生在科研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


课程建设

(1)以需求驱动课程设置,构建“核心+方向”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稳定精致、专业方向灵活敏健。敏锐感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2010年率先启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建设,成为省特色专业的示范方向;2014年设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成为市特需专业重点方向。2021年“移动应用开发”特色方向获得浙江省首批虚拟教研室立项。

(2)以课程群夯实专业建设,建设一批线上线下金课

以课程群支撑专业建设,促进了课程间的衔接、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省级教学团队,相关成果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移动应用开发慕课课程群整体上线,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出版教材16本, 一本教材获得首届国家教材二等奖,4本教材获评省高校优秀教材。

(3)以学习产出驱动教学策略提升,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堂改革

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高校翻转课堂优秀案例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系列成果。

(4)以行业驱动职业素养提升,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携手谷歌、亚马逊AWS、苹果、赛灵思、腾讯、百度等行业领军企业,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科研与竞赛、技术推广与师资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是谷歌Android+专业技术群和东部区域联盟牵头院校。获得企业捐赠软硬件设备1000多万元,形成系列可推广教育资源和平台。连续3年获得谷歌中国教育合作部最佳合作奖(全国唯一),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专业能力培养

(1)以应用驱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学-练-用-创”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OBE教育理念和CDIO教育思想,设计了多级项目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和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内实践环节的同时,主动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做到大学四年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

(2)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学生们课余实践的另一处场所就是实验室和研究所,计算机系建有“智能植物工厂”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电子服务与智慧工厂”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网络与计算”、“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个杭州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四个院级研究所。学生们在实验室中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或是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近两年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表学术论文14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1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11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2020年开始以第一作者发表CCF C类会议论文到2021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CCF B类会议论文,科研成果受认可。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超100项次,其中包括国际数学建模(MCM/ICM)竞赛特等奖提名、中国高校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等。在以“科技创新,助力亚运”为主题的第六届(2020年)杭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由林型双,吴祖峰等同学负责的“SOFIT智能深蹲运动”项目,与来自省内各大高校100多个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对决,获得第六届杭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第1名的好成绩。该项目的设计源于倡导由国家于2016年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概念。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基于深度图像技术的智能运动设备,运动者通过微信进行交互,可对运动行为进行实时检测,无接触辅助用户进行锻炼,从而可实现运动姿势识别、运动动作准确性判断、用户运动数据分析、个性化运动建议反馈等功能。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为了让学生将学校所学与实际企业接轨,企业实践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校外实践基地也进一步扩大,走访了包括大华、海康、宇视、新华三、恒生电子、信雅达、三维通信、东方通信、浙大中控、安恒信息、网新恒天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安恒信息、大华、杭州博物文化、创业慧康等10多家企业新签订产学合作协议书。2021年暑期短学期,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专业方向45名同学参加由创业慧康联合设计的短学期实践课程,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在公司和学校两地授课,并设置企业专项奖学金评选优秀实践成果。

(更新于2022060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应用连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