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党政办
2015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计算学子载誉而归 ——人生路 竞技途 赛出新自我
发布时间: 2015-04-22 08:39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日,2015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组委会公布全球高校参赛团队获奖名单,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选派的来自计算、信电、商学3个分院10个不同专业30名同学组成的10个队伍全部获奖。其中,张伊、严聪浩、郑力瑜组,周志康、徐赵力、潘柯行两组获得了国际一等奖的好成绩。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含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每年都会有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学生参加各奖项的角逐,是目前大学生各类竞赛中级别最高的一项赛事。城市学院自2004年参与该项赛事来,每年均有不俗的成绩,而计算学院的同学更是年年为此赛事增添浓重厚实的一笔。

    寒冬腊月,数九天寒,2015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在如此般的2月里悄然开启,寂寥的城院里只能听见理四楼上实验室里键盘鼠标间的摩拳擦掌,来自10个不同专业的30名同学才刚结束紧张的期末考试,便又投身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培训之中。

“最佳拍档,默契团队倾心扶持方能相得益彰”

    计算学院统计专业的张伊、郑力瑜和信管专业的严聪浩三人因其专业优势、兴趣使然,加之颇有竞赛经验而组建的队伍,在参与培训之时,依照各自性格和特长早早地做好了明确分工,迅速完成队伍的磨合成为赛前最好的准备。虽处寒假期间,但对竞赛的热忱和抱着挑战自我的信念成为他们排除一切外界诱惑的驱动力。

  持续一整天的培训里,主要是学习参赛时使用的操作软件、文献搜索方式、论文格式修改及熟悉比赛模式,通过老师的深入教学和自行的模拟练习来不断地巩固吸收。略显短暂的10天培训时间并不能让人系统地学习算法设计和建模思维,所以编程能力基础和数模竞赛经验是不可或缺的,赛前培训并不充当着“临时抱佛脚”的角色,而是为即刻起航的舰队做好万全的准备。

  竞赛的号角在2月6日正式吹响,郑力瑜小组在官网发布赛题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通过简单搜索文献资料、基础数学模型联想和分析各赛题优劣后,便迅速选择了4道题中的A题——研究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及药物输送中心的建立。提交选题前,他们的脑海里已构想到要用元胞自动机模型仿真,因而就解决了基础的建模和仿真两块内容。而后连续的四天四夜竞赛时间也被准确切割为两天确定模型设计并修改,两天查找数据、编程带入数据检验模型及论文的撰写完成。

  看似简单的竞赛过程里,蕴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对于郑力瑜小组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数据的查找和收集。由于在国内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数据少之甚少,他们曾一度因无从检验模型数据的正确性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倍感沮丧和不易。幸而在一次次不屈不挠的海量搜索中,让他们在国外的论坛上找到了一组真实可用的数据,得以让一切顺利进行下去。


    作为一个团队参与的竞赛项目,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但即便是最合拍的朋友也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刻。数模竞赛并不能靠个人力量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团队间火光四溅的思维碰撞才能大放异彩,而如此时刻的各抒己见就好似硝烟弥漫。对此,郑力瑜小组感慨颇深,她与张伊时常因不同的看法而争论,两人互不相让、据理力争,但亦会及时调整各自心态,冷静思考,寻找更多有利各自论点的依据来说服彼此,完善方案。正因如此的摩擦冲突,才让这个团队变得愈加契合和稳固。

  完全沉浸在数模竞赛之中的郑力瑜小组,在最后提交论文的时刻涌上心头的是无以言表的欢欣与满足,四天四夜的奋斗与倾心是需要足够大的勇气和坚韧的,对于最终成果的自信让他们在面对国际一等奖的殊荣时并没有过多的意外,取而代之的是为自己全心全力的付出而鼓掌,为收获到全新知识和经历而喝彩,为创造出一件属于自己成果而充满成就感的喜悦。

“强强联手,结合专业优势化身最强联盟”

    同样获得一等奖的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周志康和财管的徐赵力、金融的潘柯行小组结合各自不同的专业特性,选择了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的D题——预测一个联合国贫困国在未来20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道赛题对于计算和商学联合队的他们而言是极具优势的,商学的同学富有敏锐的经济数据分析能力,计算的同学掌握扎实的编程算法设计技能,如此扬长避短的最优组合,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面对难题时都能轻松应对,迎刃而解。

  但四天四夜节奏紧凑的封闭式竞赛,对于周志康小组而言,最大的困难是来自精神上的压力。本该是喜庆热闹的寒假,却只能蜷缩在寂静无人的学校迎宾楼里探讨赛题,使得生活略显压抑。但很快适应了如此竞赛模式的他们,学会了劳逸结合、释放压力,用最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这场历练,痛并快乐着的四天竞赛生活如今也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会心一笑的谈资。

  红瓦灰墙古城楼,青山四面绕学堂,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有着太多鲜为人知、默默付出的人。统计系副主任康旭升老师便是每年城院取得丰硕傲人的数模成就的背后功臣之一。周志康同学表示,在参与赛前培训的过程中,康老师给予了他们非常大的帮助,在模拟练习赛题时不厌其烦地指出了论文中出现的错误,并指导其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比赛论文,这在他们之后几天的比赛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得他们的论文逐步迈向完美。同时,ICM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搜索来协助建模的实现的,资料和数据对于他们而言尤为重要。康旭升老师亦是慷慨解囊,传授如何快速查找和收集资料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在短暂的比赛时间里充分过滤掉大量无用信息,高效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一步步突破自我的尝试,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从城院赛、浙大赛、国家赛、国际赛这一路走来,参与了四次数模竞赛的周志康在走过了这段难以忘怀的日子里,辛苦而充实、忙碌却满足的比赛过程历历在目,这种和队友一起为同一目标努力拼搏冲刺的感觉,在收获胜利果实时难以言表的喜悦是其他经历所无法替代的。这或许是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但若只将其看成是一个历练自身的尝试,不论最后成功与否,当你决定迈出参与的那一刻时,便是自我最大的进步了。

 

若不是有梦,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飞多远

    大学时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漫长,我们时常会在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生活中开始懈怠,卷入迷茫。每一个参与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都会有着如出一辙的感受:这是一项值得你为之努力、倾心付出的竞赛,无需畏惧那些名门高校的竞争对手,把它当作是一场与自己的对决,能让你找到一个更加自信、优秀的自己。

  这是一个需要热情、兴趣、毅力和勇气的竞赛,你的团队需要编程能力、建模经验、数据分析能力和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但满足这一系列条件的并不一定是“学霸”,还会是每一个愿意思考、乐于分享想法、积极配合团队的你。无需艳羡他人的荣耀成就,做一个肯努力敢付出的人,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色彩鲜明,光芒万丈。

作者:林晶萍

2015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应用连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