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专业⼈才培养模式解析:紧跟前沿,融合应⽤ |
发布时间:
2021-06-11
09:30
浏览次数:
|
作为零零后的你们对⼈⼯智能技术⼀定不会感到陌⽣,从阿尔法狗到刷脸⽀付,从⼩冰机器⼈到⾃动驾驶,⼈⼯智能在我们⽣活中的各个领域中都展示了其炫酷的⼀⾯。那么你是否感到新奇,这些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酷酷的你是否也想使⽤这些技术来创造出⾃⼰的⼩应⽤呢? 除了好玩,现在学习⼈⼯智能专业也具备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随着移动互联⽹、⼤数据、超级计算、传感⽹、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有效的推动了⼈⼯智能的加速发展,使得⼈⼯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轮产业变⾰的核⼼驱动⼒。另⼀⽅⾯,今年是浙江省开展全⾯推进数字化改⾰的第⼀年,“数字浙江”迈进了新阶段。同时,杭州城市⼤脑也从交通治堵、亲轻在线、先离场后付费等实际场景⼊⼿,融⼊到了百姓⽣活的⽅⽅⾯⾯。 可以这么说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计算机词汇了,它就在我们身边,不断改变着世界。如果你想多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并且未来想从事到这一国家新兴战略方向中来,那就选择浙⼤城市学院的⼈⼯智能专业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专业。 ⼀、 ⼈才培养⽬标与理念 ⾯向国家⼈⼯智能重⼤战略发展⽬标,适应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扎实数理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思维、掌握⼈⼯智能知识理论和应⽤⽅法、具有较强实践能⼒,能在⼈⼯智能、计算机及相关交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技术应⽤和系统管理的⾼素质应⽤型⼯程技术⼈才。 ⼈⼯智能专业期待毕业⽣在毕业后能达到以下⽬标:1.能综合运⽤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相关⾏业的复杂⼯程问题的能⼒;2.具有较强的沟通与组织能⼒,在团队中能发挥良好作⽤,具备⼀定⼯程项⽬管理认知和能⼒;3.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我提升能⼒。 ⼆、 ⼈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1. 成熟的211培养模式 ⼈⼯智能专业有成熟的“211”⼈才培养模式,前2年为专业基础课程,第3年为专业⽅向课程,培养学⽣利⽤⼈⼯智能技术进⾏综合应⽤开发和管理能⼒。最后⼀整年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强化学⽣实践能⼒和⼯程素养。 2. 兼具学科前沿和应⽤融合的课程体系 ⼈⼯智能专业的核⼼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计算机系统原理基础、⼈⼯智能学科导论、⼈⼯智能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智能控制原理与实验、机器学习、电⼦技术与系统等。这些课程综合了⼈⼯智能相关的软硬件⽅向的基础内容,并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的能⼒培养⽬标和课程特点,建⽴了三个专业核⼼课程群。 第⼀、程序设计课程群:包括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数据结构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智能程序设计。重点培养学⽣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提⾼学⽣的写代码的能⼒,⼀直是我们最求的⽬标。 第⼆、系统原理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原理实验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数据库系统原理、电⼦技术与系统。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和电⼦信息的核⼼课程,掌握好这些课程能帮助学⽣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和系统⼯程的基础知识,同时这些课程也是将来进⼀步学习深造的基础课。 第三、⼈⼯智能基础课程群:包括⼈⼯智能导论、最优化理论与⽅法、机器学习、认知科学与计算、智能控制原理与实验等。这些课程将带领学⽣从零基础开始,打开⼈⼯智能的⼤⻔,学好这些课程,为后续⽅向深造打好扎实基础。 3. 应⽤导向的⽅向设计 到了⼤三以后,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定的编程能⼒,同时也初步了解⼈⼯智能的相关原理。结合⾏业应⽤场景和学科的优势,我们设计了两个专业⽅法: 智能系统应⽤开发⽅向和机器⼈应⽤开发⽅向。 智能系统应⽤开发⽅向主要偏向于⼈⼯智能在热⻔领域的应⽤开发,和软件开发更为紧密,同学将学习智能软件开发技术、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视觉、⾃然语⾔处理等课程。并且通过智能系统应⽤开发综合实践把我们的模型放在⽹⻚,⼿机,⼩程序等地⽅,让更多的⼈可以使⽤,很有成就感吧。 机器⼈应⽤开发⽅向则更偏重于和⼯业领域结合,培养更强的软硬结合的能⼒。选择该⽅向的同学将学习机器⼈技术、物联⽹技术与应⽤、计算机视觉、⼯业机器⼈编程等。并通过实践课程⽤⼈⼯智能控制⼀个机器⼈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是不是酷酷的。 三、灵活多样的应⽤实践平台和强⼤的⽀撑保障 ⼈⼯智能专业办学充分利⽤浙江⼤学在⼈⼯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和杭州市打造“数字经济第⼀城”和“数智治理第⼀城”对⼈⼯智能发展推动作⽤,和国内外⾏业领军企业如华为、⾕歌、中科曙光、中控、新华三、⼤华、寒武纪等深度对接,产学合作协同育⼈。每年实习招聘都有⼤量的相关岗位对学⽣开放,帮助有能⼒,有意愿的同学找到对⼝的岗位。 同时,计算学院实验中⼼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建设点,拥有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等4个实验室,13个教学实验分室,占地约4300平⽅⽶。投⼊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设备台件数达到1263台(套),固定资产总值973万元。完好率接近100%。设备较为完善、先进,利⽤率⾼,为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基本保证。我们还拥有“智能植物⼯⼚”浙江省⼯程实验室,“电⼦服务与智慧⼯⼚”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络与计算”、“数字城市与电⼦服务”、“物联⽹技术与应⽤”三个杭州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四个院级研究所。⼈⼯智能专业还可以和学校内的城市⼤脑研究院、产业学院、超算中⼼等深⼊合作,可以为学⽣提供各种类型的应⽤实践平台。 人工智能专业现有专职教师队伍27⼈,其中教授7⼈,副教授11⼈,具有博⼠学位教师21⼈,是⼀⽀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强、充满活⼒,具有创新与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积极引⼊⻘年英才,新增教师都具有扎实学术能力,并且紧跟科技前沿,与⾏业领域深⼊的合作,能够带领学⽣完成科研和应⽤的多⽅向发展。 四、⼴阔的深造和就业前景 ⼈⼯智能专业是依托于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设⽴的新专业,已培养了⼀⼤批优秀学⽣,毕业⽣的素质、能⼒和竞争⼒获得了社会的⼴泛认可。在计算机专业中,早就设置了⼤数据与⼈⼯智能⽅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就业率。近三年毕业⽣初次就业率达96%以上,明显⾼于省内相关本科专业的平均值,就业质量和薪资收⼊位于同类专业的前列,许多毕业⽣进⼊阿⾥巴巴、亚信、⽹新、华为、⽹易、恒⽣等省内著名IT企业。 (更新于20220609) |